一、问题的由来
好多吃素多年的朋友,出现了面色萎黄,声音低微,元气不足,浑身乏力,畏寒肢冷……的情况,男士元气不足,面黄肌瘦,女性不孕不育、色斑早生,于是这些朋友在吃素问题上,就遭到了家人、朋友、同事、同学等的“围攻”,经常听到的声音如下:
“你看看你的脸色,黄黄的,都是吃素吃的!”
“都这么大了,还没怀上孕,别吃素了,吃点有营养的吧,我看还是吃肉好。”
“哎呦,干了这么点活,你看把你累的,我说吃素没有劲吧,还是吃肉好!”
每当遇到这些问题,我们吃素的朋友往往开始时用营养科学、环保、保护动物、甚至宗教教义来和周围的人辩解:
“吃素是有道理的,你看著名的科学家如牛顿、爱因斯坦;著名的运动员如卡尔刘易斯和小威廉姆斯;著名的演员如李连杰、刘德华......
人家都是吃素的,说明吃素有益于健康的,有利于环境和地球的,有益于其他动物的,有益于节能减排,有益于雾霾天气的消除……”
还在振振有词之中时,别人往往一句话就把我们问倒了:“吃素这么好,为什么你的身体这么差?”
答:“……”
二、什么是虚寒体质?
虚寒体质顾名思义,就是“虚”和“寒”。
01.浑身乏力,没劲,总想歇着。
02.不爱吃饭,没有食欲。
03.容易气短胸闷,说话说一会就没劲了,老百姓话“拔不上气”,上楼上两层就气喘吁吁。
04.腰酸背痛,腿软没劲,女性月经不调,量少,宫寒,男性腰困无力。
05.面色苍白或萎黄,两眼无神,皮肤色泽暗而松弛。
06.浑身怕冷,手脚冰凉,全身没有热量。
07.心态消极
08.稍微一吃凉东西就会腹泻或腹痛
三、怎么办?
吃素大多吃的是五谷杂粮和蔬菜、水果,一般来讲,蔬菜、水果偏寒偏湿(个别除外),因此,不会吃素,就会造成寒湿在体内积累太多而造成虚寒性体质。怎么办呢?
01.多晒太阳。尤其在阳光充足的午后,背对太阳,多晒晒后背,让督脉、膀胱经好好得到阳气的滋养,自然就会阳气充足。
02.多运动。每天坚持两小时的运动时间。走路、爬山、五体投地功、练习太极拳都行,动则生阳气,需要注意的是,不要让呼吸紊乱,气喘吁吁、大汗淋漓,一旦这样,就反而会伤阳气,因为大汗亡阳。
03.早睡觉,十点以前睡觉最好。
04.心态开朗,开心,多笑,乐能聚神,汇聚阳气。
05.多吃板栗、大枣、桂圆、面食、山药、枸杞子等食物,偏于阳气多的食物,有的人虚不受补,一吃就上火怎么办呢?找当地中医调理一下脾胃就好了。
06.吃饭吃六成饱,不要给肠胃增加负担,否则伤气,就会产生寒湿。
道医认为"脾胃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",不吃主食,水谷精微无从摄取,气血无从生化,后天之本亏耗,导致月经量少,月经不调甚至闭经。因此,我在诊治这类疾病的患者,通常要求其恢复正常饮食,以保证气血之来源,此外,建议喝小米粥加红糖以充养脾胃,迅速恢复元气。
在北方,妇女生完小孩坐月子的时候,老婆婆通常给产妇做小米粥加红糖,以补养身体,小米在中医看来是补肾健脾利湿的佳品,古代行军打仗多以小米为军粮,吃小米不仅耐饿,而且除去脾胃湿气,避免水土不服所导致的肠胃疾病。
一把小米,撒到地里是一片庄稼,小米是高度浓缩了的"生机",产妇生完小孩,生机消耗很大,所以民间用小米来帮助其恢复生机元气。很多女孩子,喝了小米粥加红糖,不仅月经调顺,而且脸色红润光彩,真印证了五谷杂粮补养身体的道理。
有一些素食者,也是不吃主食仅吃蔬菜,但是据我观察,大部分遵从这个饮食原则的人久而久之面黄肌瘦,身体衰惫,气色晦暗。其原因不外乎上文所讲的仅靠蔬菜是无法维持气血来源的。蔬菜多为植物的茎和叶,其疏通力量比较强而补养力量比较弱,气血虽然可以得到疏通但得不到补养,尤其是脾胃没有水谷滋润,久之就会造成脾胃气虚的病机。
四、气满不思食
以上论述是针对一般人而言,凡事都有特例,既然有人提出不吃主食只吃蔬菜的原则,就说明有一部分人是这个原则的亲身受益者。那么,什么样的人合适这种饮食原则呢?我总结为"心地清净,元气充沛"的人可以超越一般的养生原则。
凡是修行有成就的人,内心清净无染,妄想分别执著淡泊,元气消耗极少,依靠静定所获得的能量补充,全身元气充沛。正如古人所说"气满不思食",真正元气充盈的人,不思饮食。因此一天仅仅吃一顿饭甚至一碗粥就可以了。
“生态”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。生态伦理就是人们对生命存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、基本规范和道德实践。20世纪以来,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体认,生态意识猛然走出专业圈囿,置身公众舞台,被赋予影响人类环境实践,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的重任,成为世界显学。道教不是生态学,但其生态伦理精神因其独有的特色而为其他学说和宗教不可替代,否则就不可能衰而复兴,流传至今,影响深远。在伦理认识上,道教以其重视生命的喜乐、宁静、恬淡、朴素和心灵的充实与扩展为特色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