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开始阅读王涛博士的《失传的营养学——远离疾病》。
之前读过,很多观念变成了自己认知的一部分,但具体是不是来自于这本书都忘记了。所以决定再读一遍,边读边输出。
今天只读了修订说明、代序、序言和第一第二章。
有几段金句应该是这本书的核心部分:“人类可以不用吃药而用吃饭来医治自己的疾病了!”“因为人类原本就不用吃药!”
还有让人不敢相信的事实:“冠心病、脑血栓、高血压、糖尿病、痛风等几十种在医学上认为终身难治的疾病,可以用简单的方法治愈——这个方法就是吃饭!”
后面的章节会具体讲到每种疾病的生病机制及营养素治疗方案。
第一章的主题是:用知识指导生活。
我们曾经或多或少的受过教育,但没有学过如何健康的生活。
王涛博士认为一个完整的人要有“三性”:生理性、心理性和社会性,通俗点就是我们的身体、心理和人际关系。三性都健全才是一个完整的人。
但从我们受教育的整个过程来看,我们所学与这“三性”并无关系。
我们可能把自己的专业搞得很清楚,但对自己的身体结构知之甚少。我们缺少相应的知识。
那我们是怎么活到今天的呢?就是模仿。
我们通过观察别人做这个动作的人没有死,就会去模仿。所以别人怎么活,我们跟着怎么活,反正大家都一样。
而我们想要生活的轻松、快乐、安全、健康地享受生活,就要学相应的知识,让知识指导生活。
第二部分重新定义了“亚健康”,这部分很值得大家来读。
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是这个世界上5%的人是健康的,20%的人有病,75%的人处于亚健康。
“亚健康”的人群之多,以及叫法很模糊,“是介于健康与疾病的状态”,又叫“慢性疲劳综合症”,让人忽视了它的严重性。
“亚健康”实际是“疾病的早期阶段”。真正的疾病实际是“疾病的晚期”或“疾病的临床阶段”。
当动脉堵塞到70%是冠心病,当堵到40%的时候,人一般是没有感觉的,就是所谓的“亚健康”状态。
亚健康实际就是消耗储备的过程。比如我们一般用半个肺的功能就可以正常呼吸,但我们运动的时候可能用到一个,剩下一个肺储备用。当一个肺有问题时,没什么感觉,问题足够大,把储备消耗完的时候,才有症状,这个时候一般去检查就已经是疾病的晚期了。
因为人体的储备机制,往往在“亚健康”的消耗状态,我们没有明显的感觉。
所以我们一定要定期的修检,检查或者自查有问题一定要及时“修理”,不要等到要换“零配件”的阶段,毕竟人不是车子,还有可以换的,到时候医生就只能给我们“扔”了。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