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界里有两位姓张的神医,一位是医圣张仲景,一位是民国神医张锡纯。张锡纯先生在世时,曾经提出过一种病,叫:大气下陷。
大气,就是心肺之气。张锡纯认为,我们的五脏六腑是靠一股大气托着的,这股大气存在我们的胸中,是全身之气的总管,中焦脾胃之气称之为中气,而心肺之气则称之为大气。
当一个人胸中的这团大气塌陷到下面去了,胸中的心肺之气就会不足,就会出现以下的症状:
胸闷气短,呼吸急促,总想深呼吸一口气,稍微运动一下就会喘;
心主血脉,其华在面,心肺之气不足,就会出现面色苍白、心慌心悸,很容易被惊吓,心中总是惊恐不安,或者是怕鬼怕黑,老做噩梦,梦见死人恐怖之象。
肺主皮毛,因为肺气不固,汗就是容易流出来,动则出虚汗。
因为气塌陷在下面,所以腹胀,老想大便,这就是肺气无力固摄大便的原因。气一直往下走,上面就不足,所以总觉得咽喉不适,发干,鼻子也不灵敏,容易堵塞。
不想说话,说话声音很小,老想躺着。等等一系列症状。
如果你有以上症状,去医院检查,医生会告诉你这是亚健康症状,不是什么大问题,按中医来说就是各种虚。
那么大气下陷是如何形成的呢?
首先是过度的劳累,这里的劳累指的是身体上的劳累,干体力活最消耗气,干脑力活最消耗血,所以体力劳动者要适当补气,脑力劳动者要适当补血。
还有说话太多会导致大气下陷,尤其是做教师这类职业的最有体会,曾经的北大校长胡适也是因为讲课耗气太多,导致嗓子不适,吃了很多消炎药没有效果,后来在中医朋友极力劝说下用黄芪泡茶喝,喝了一天喉咙就清爽多了。为什么?因为黄芪补气啊,黄芪把气提到嗓子这里,嗓子有了气血的滋润自然就清爽了。
所以建议经常说话的人,尤其是教师,嗓子不舒服时不要老想着清热解毒,泡什么胖大海罗汉果,要把气补上来,喝黄芪水就很好,额外再稍稍用一点清咽利喉的药就可以了。
还有经常生气的人也会导致大气下陷。张锡纯先生认为人在发怒时,肝气会往上走,但是肝气多了,就会把心气肺气排挤下去,所以会导致大气下陷。
事实也证明,很多大气下陷的女人都爱生气。
还有惊恐不安也会导致大气下陷。
惊则气乱,恐则气下,比如有的人炒股总是提心吊胆,有的人整天担忧工作朝不保夕等等,天长日久都会导致大气下陷。
常常坐着不动也会导致大气下陷。
久躺伤气,大气下陷的人偏偏喜欢躺着,彻底把气躺没了。我们常常说要行气活血,血一定要活,气一定要运行,不然就是死血死气。老是躺在沙发上,气怎么行的起来嘛。
还有饿着肚子去工作、学习的,也会导致大气下陷。
张锡纯先生有个案例:话说一位二十来岁的小伙子,没吃早餐就去地里干农活,干了一天,然后回来就觉得胸闷,呼吸急促,四肢无力,吃不下饭。找了一个大夫,给他开了宽胸理气的药,结果越吃越坏。于是赶紧换大夫,第二个大夫觉得小伙子有些不足,于是开了方子:桔梗、木香、当归。小伙子用了一天觉得效果不错,症状缓解。因为当归补血活血,桔梗提气,气血往上走,是治好大气下陷的方法,再用木香行气,方子还是不错的。
可是这个大夫医术不精,小伙子去复诊时大夫把桔梗换成了苏梗,这一换坏事了,因为苏梗与桔梗的药性恰恰相反,桔梗是提气的,苏梗是下气的,本来大气就下陷,再用下气的药岂不是更糟糕。结果小伙子服用药后病情又加重了。
不得已最后找到了张锡纯,张锡纯一诊脉,脉这么弱,这是大气下陷啊,于是用了他独门发明的升陷汤,小伙子服用后立刻转危为安。
升陷汤的方子很简单:生黄芪、知母、柴胡、桔梗、升麻。
升陷汤,顾名思义,就是把你下陷的大气升起来。
这个药方里黄芪是重中之重,张锡纯常常会根据大气下陷的程度增加黄芪的用量,通常会用30克左右。如果是严重气虚,可以用上30克。
黄芪补气第一,尤其善于调理肺气,而且黄芪力道很沉稳,它是慢慢地把你的气补足了,不会导致一下子太猛受不了而上火,所以很多人喜欢用来泡茶或者煲汤。
黄芪还能够加强你皮毛的防卫能力,让你不容易被风寒侵袭,还可以固表,治疗自汗,还可以利尿,治疗水肿,对慢性肾炎也有好处。
柴胡与升麻也是提气的,再加上桔梗那力道就更强了,桔梗可以宣肺气,可以化痰,可以治疗咽喉肿痛,但桔梗最大的作用就是载药上行,能够让整个方子的药性往上走。
最后用点知母来中和一下黄芪、桔梗、升麻的温燥,知母可以滋阴清热,让你喝这个汤不会上火。
如果你有大气下陷的症状,可以试试这碗升陷汤。
精品无硫药材请联系我们: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