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小妹/会客厅
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,大部分人都深陷亚健康的困扰中。数据显示,中国有75%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。职场群体的健康意识和养生需求不断增强,中国人的健康状况如何?中医养生有哪些法则?
本期《江小妹会客厅》为大医院副院长、内科主任医师王国玮做客两江新区,为各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普及“中医养生之道”。本次活动由商儒公司承办。
我们传统的观念都认为“无病即是健康”,对此,您怎么看?
传统的健康观是“无病即健康”,这种观念误导了很多人对健康的认知。年《世界卫生组织章程》提出,“健康不仅是指没有任何生病,更全面地说,是指在生理、心理、以及社会行为三方面完全正常的一种状态。”
除了生理外,心理以及社会行为也能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,健康不仅要“身体强健”,还需“身心安宁”,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,现代人抑郁、焦虑以及社会责任感缺乏等现象非常突出。这都是不健康的表现。
按照您刚刚说的,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?
世界卫生组织(WHO)提出健康的十大标准:①精力充沛,从容不迫担负日常生活,繁重工作而不感到紧张、劳累。②处事乐观,态度积极,乐于承担责任,事无大小,不挑剔。③善于休息,睡眠好。④应变力强,能适应外界各种环境变化。⑤能抵抗一般疾病如感冒,传染病。⑥体重适当,身体匀称。站立时,头、肩、臀位置协调。⑦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。⑧牙齿情景,无龋齿,无疼痛,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。⑨头发有光泽,无头屑。⑩肌肉丰满,皮肤有弹性。
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?
按照WTO公布影响健康的四个因素及其比例分别是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(60%),环境因素(17%),生物学因素(15%)以及卫生保健服务(8%),由此可见,不良生活习惯是影响健康的首要原因。
能否具体谈一下,这里的不良生活方式主要包括什么吗?
吸烟、膳食不合理和缺乏运动是造成我国多种慢病的三大行为危险因素:人们偏离平衡膳食的行为日益突出,膳食中脂肪摄入量明显增加,与年相比,年居民日脂肪摄入量增加了58.42%,而谷类食物消费明显下降;缺乏运动问题日益突出,我国居民每周参加3次以上体育锻炼的比例不足三分之一,以30~49岁的中年人锻炼最少。
那么,现在人们的高发疾病主要有哪些?
年卫生部公布了我国城市居民前十位死因分别为:恶性肿瘤、脑血管病、心脏病、呼吸系病、损伤及中毒、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、消化系病、泌尿生殖系病、神经系病、精神障碍。从年公布的数据来看,大概每六分钟就有一位病人被确诊为癌症,而一年死于各种癌症的人约万。
男性高发疾病有:脂肪肝,高血脂症、高血压、痛风、糖尿病、急性脑血管病、前列腺疾病。
女性高发疾病有:乳腺增生,子宫肌瘤,月经失调,慢性失眠,慢性胃病。
男女共有疾病:颈椎病,抑郁症,肥胖症,慢性疲劳综合征。
那么这些疾病形成的原因有哪些?
“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。”心理疲劳,一份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中这样写到:“工作紧张是影响很多职员健康的危险因素。”过度使用和透支身体,实际就是疾病产生的最主要原因。现在有一些不良习惯,主要有生活无规律,比如上下班不定时,吃饭不按时,睡眠不守时等;饮食不合理,如,过食油腻、暴饮暴食、减肥节食等;还有其他因素,如缺乏锻炼,睡眠不足等。
身为一名中医,您怎样看待中西医的区别?
在快餐文化的大环境下,很多人面对疾病也采取快餐式医疗,哪种治疗效果快就采取哪种方法。虽然抗生素残留进入人体并没有直接危害,但抗生素滥滥用的真正危害在于加剧细菌耐药性。事实上,西医是治人患的病中医是治患病的人。西医是技术,而中医是文化。医学不能解决人的健康问题,但中医养生能够减少、推迟甚至是避免疾病的发生。
谈到养生,您对我们养生有什么建议?
阴阳的动态平衡是健康的基础,顺应自然是中医养生的必由之路。不同于西医的是,中医养生注重“整体观”和“辩证论治”。
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的核心,这种整体观体现在两个方面,一方面,人自身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;另一方面,人与自然的整体协调,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。整体观是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在中医学中的体现,贯彻于中医学的各个方面。
“辨证论治”是中医诊病的特点和精华。所谓的辨证论治就是私人定制,具体体现在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。任何疾病的发生、发展总是要透过症状、体征等疾病现象而变现出来,而人们也是通过疾病的现象去认识疾病的本质,从而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。
您能给我们一些养生建议么?
中医最主要的原则叫顺应自然,自然规律需要遵守,因此养生方式也各不一样。春养肝,夏养心,秋养肺,冬养肾,一年四季养脾胃,五行对应着五脏,心肝脾肺肾对应着四季的春夏秋冬和一个长夏。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,这是自然界的法则,中医讲阴阳的交接,春夏属阳,秋冬属阴,实际上阴阳是逐渐变化的,春温,夏热,秋凉,冬寒,它也是一个阴阳的交替过程。
春养肝:要注意养肝,保护好肝脏。
夏养心:预防心脏病的发生“逆之则伤心”。防出汗过多。
秋养肺:肺是喜阴恶燥,所以此时要注意防“秋燥”。
冬养肾:寒为冬天的主气,而寒邪为阴邪,易伤人体阳气。
俗话说“病从口入”,您可以从养生的角度来谈一下么?
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,人们开始追求物质享受,平日里工作、交友频繁,外出餐饮机会增多。这些极易造成饮食不合理。比如,暴饮暴食、食无定时、食无节制、挑食偏食,日久就会造成营养过剩,从而出现高血脂、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肥胖等多种饮食不合理造成的疾病。
春季饮食宜多吃甜、少吃酸;多吃韭菜、香椿、豌豆苗、春笋、茼蒿大枣、锅巴、鸡肉等,少吃海鲜、油腻食物。
夏季饮食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、维生素C、水分和无机盐;多食绿豆汤、粥、西瓜、桃、菠菜、苦瓜、西红柿等各种蔬菜,忌辛、辣、油腻之品。
秋季可多食百合、蜂蜜、杏仁、萝卜、木耳、苹果、菠萝等,忌食辛辣之品,如生姜、葱、辣椒等。
冬季多吃食品有海带、紫菜、海蜇等,还可多食温热护阳的火锅,如羊肉、甲鱼、牛肉等,还有大枣、扁豆、山药、生姜,坚果等。
生命在于运动,能否谈一下怎样运动最养生?
按照我认为最好的运动是散步,这是大多数都容易做到而易坚持的。根据每个人体质等因素选择步行的长短,一般来讲,路程以3~5公里为宜。晨起或晚饭后均可。散步是有氧运动,好处很多:首先有助于消化系统,对慢性胃炎可起辅助治疗作用;防止脚的退化;提高心肺功能;降低血压;还可达到精力充沛、工作效率高、睡眠好等效果。
年轻人的运动---爬楼梯。如工作或生活高层建筑的人们可选择逐渐增加的方式锻炼,如先爬三层,一个月后加1~2层逐步加至10层左右,每天爬2-3次,同样达到锻炼的目的。当然,爬楼梯最好是四十岁以下的人士,因为年龄偏大关节负重可促使其老化。
养生精华---太极拳。太极始于无极,分两仪。由两仪分三才,由三才显四像,演变八卦。依据“易经”阴阳之理、中医经络学、导引、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、刚柔相济、快慢相间、松活弹抖、符合人体结构、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,古人称为“太极”。
太极拳起源于中国,其动作刚柔相济,既可技击防身,又能增强体质、防治疾病的传统拳术。太极拳历史悠久,流派众多,传播广泛,深受人们的喜爱。
总编:张黎
副总编:杜术林
主编:张科
责编:张雅兰
编辑:王迎迎
两江新区新媒体工作室出品
未经允许,不得转载
赞赏